工作动态

    热点文章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一场反诈演习321名大学生“中招”,他们这样说……

    文章来源:长江云新闻 发表时间:2023年09月18日        浏览量:

    收到陌生抽奖短信,你会点开链接吗?会参与吗?

    这几天,一场“钓鱼行动”悄然在高校校园进行,主办方向华中师范大学发送3.4万条“钓鱼”短信。今天(9月17日),“钓鱼”行动正式收网,大数据显示,321名学生“上钩”。长江云新闻记者联合警方电话采访了这些“上钩”的大学生,来看看他们的“上当经历”。

    反诈演练:群发3.4万条“钓鱼”短信

    9月12日,在湖北省公安厅的指导下,湖北省反诈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和长江云新闻客户端联合发起《钓鱼行动 湖北高校沉浸式反诈课堂》。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同步推进的形式,让大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骗子的套路。

    连日来,华中师范大学3万余名在校学生陆续收到一条福利活动短信。上面是这样写的:【华师917美食节】100张“美食霸王卡”(价值500元)免费送!只要进入指定网页链接,填写指定信息,即可获得抽奖机会。

    321名学生“中招”,女生占比65.73%

    “鱼饵”短信群发后,陆续有学生“上钩”。截至9月17日12:00,共有321名学生在这场反诈演习中“上当受骗”。长江云新闻记者梳理大数据发现,“中招”的学生中,女生占比为65.73%,男生占比32.27%。此外,从年级统计数据来看,研一学生占比最高,接近29%,其次是研二和大一新生,分别占比24.6%和12.7%。

    此外,长江云新闻记者还发现,“中招”的学生不仅详细填写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QQ号、身份证号,还提交了学院、年级、饮食偏好、兴趣爱好等个人私密信息。

    “上钩”学生:完全没想到这是诈骗短信

    一条陌生短信,为何大学生容易上钩?他们在填写个人信息时,内心是怎样想的?对短信的真实性有没有过一丝怀疑?9月16日,武汉市洪山公安分局马房山派出所民警黄涛对其中部分学生进行了电话回访。

    两个小时内,黄警官随机拨打了近二十名“上当”学生的电话,他们都表示自己此前也接受过反诈宣传教育,但这次“被骗”万万没想到!

    接到黄警官打来的电话,“被骗”的李同学感到很意外,完全没想到这个抽奖活动是假的。“还想着说支持一下学校活动呢,本来还打算发给同学的,后来一下忙忘了。”

    “被骗”的赵同学则解释说:“一些外卖软件上经常有抽奖吃‘霸王餐’的活动,以为是类似的,再看到这个页面上有学校的名头,就相信了。”

    面对这样一条来路不明的“福利短信”,不少学生在填写个人信息时,会有所怀疑,但最后,还是没能经受住“馅饼”的诱惑。

    “上当”的程同学坦言说:“需要填写的信息太多了,感觉有问题,但是不填完就不能提交,当时还有点奇怪,学校以前没有组织过类似的活动,我还特地问了身边的几个同学,都收到了这个短信,后来也看到社交平台上有人在讨论这个事儿,就觉得是真的。”

    有一点警觉性的周同学表示,她猜到了这可能是诈骗信息,但想着又没要打钱,身份证、电话等信息在很多场合都会填到。“所以我就没有多想,但我也不会把所有真实信息都写进去。”

    “这个活动页面太逼真了!”上当的黄同学无奈地说:“我填的时候还在疑惑,匹配饭友为什么不填我是哪个学院的,我还吐槽这个问卷设置得不合理。”

    警方提醒: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

    这堂一对一的反诈教育课,接到电话的所有同学均表示,以后一定会提高警惕,不会再轻易泄露个人隐私。黄警官提醒:千万不要以为不涉及钱,就不会被骗、不会有损失,这是很大的误区。“个人信息被窃取之后,骗子能利用这些信息对你身边的亲朋好友进行诈骗。”

    诈骗手法尽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最终目的都是要让“被诈骗对象”支付转账。黄警官提醒,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作案目标,务必要提高警惕,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一旦发现自己可能被骗,请立即报警,并主动配合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侦查取证。“千万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背后一定有猫腻。”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152号华中师范大学保卫处
    邮编:430079 电话:027-67868090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保卫处
    • 华大卫士微信公众号

    • 平安桂子山微信公众号